青州古城旅游区

一座古城|万年桥风韵,穿越时光的回眸

字号:        

发布时间:2023-06-29     浏览量:

恋上一座城


不仅是为了城里的一道美丽风景

还因为

这是滋养青州人民的文化沃土

山东青州万年桥始建于1032年,先是跨水植柱桥。宋仁宗明道年间由梁柱式木桥改为结构独特的无柱单拱木桥,状如彩虹,故曰“虹桥”。因此桥位于北门大街瞻辰门北首,又因青州府治在北门,故又称“北大桥”。

光绪《益都县图志》记载:“明弘治七年(1494)秋水泛滥,碑、桥全毁。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知府卫一风,知县刘养浩增修,大桥以巨石构成,改名万年桥。”后称“万年桥”,以祈永久不坏。

万历二十二年(1594),青州知府卫一凤、知县刘养浩倡导在原南阳桥西百米多处,重新建桥,委托刘实设计并督修。刘实不负重托,精心设计,苦心督修,赤足立于水中,冬月不缀,桥终于修成。修石拱桥的石料,大都就地取材,采用青州青石,这也为大桥修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大桥长65.3,8,7.9米,6个桥墩,7孔石拱,每拱宽5.4米。桥墩迎水面,雕有龙首长鬣水兽,据说此为吞吸洪水神兽。
明代进士、益都东关人杨应奎描述重修后的万年桥繁华景象:“桥跨渑水宏规便先代之往来坊扁南阳,壮观极昔人之经画。石崖天设漫夸跨渡海之灵;铁柱钉连,共说移山之力。

东西两侧桥栏,用白石雕成。上有浮雕《二十四孝图》《松鹤同春》《张良圯下遇黄石》等。东栏石柱41根,柱端雕宝瓶22个,狮子19只;西栏有石柱37根,柱端雕宝瓶17个,狮子20只。宝瓶大小、粗细、式样各异;狮子胖、瘦、雌、雄,体态各已。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青州连续多日大雨,南阳河洪水暴涨,随水而来的大树、柴草堵塞桥洞,致使水流桥上,冲坏万年桥北端孔桥洞,轰然垮塌,桥上大如蹲象、卧狮般的巨石,被激流冲出数里之远。
山洪冲毁万年桥景象,当朝进士安致远写道:“山瀑河涨,蔽岸塞川,而下浮槎败庐,壅遏弗宣。水伯愤恚,力与桥斗,七门巍然,遂堕其三,势若颓山,响同崩雷。蹲象卧狮之石,随流冲激,砰訇数里,而桥上之廛肆居氓,俱逐波东逝矣。河流滂湃,簸荡城基。”
前几年治理南阳河时,在大桥下游百余米处发现被冲走的巨石,单块长约2.9米,宽0.9米,高约0.6米,有单人床大。石上的铁柱连接点亦清晰可见。

康熙三十五年( 1696),青州知府罗大美,倡导将桥修复。百年后,万年桥再次毁于大水。嘉庆六年(1801),知府李戴春重修。
清光绪年间贡生有树徕,青州城东郊西阳河人,他在《万年桥》一诗中,描述了当时万年桥之上人来人往的繁华景象。

流水空千古,长虹卧一条。
石栏重缭绕,市语杂喧嚣。
叠嶂西来秀,征途北望遥。
襄阳碑已没,芦叶帐萧萧。

此后,万年桥终日横卧于南阳河之上,任车马碾轧,山洪冲撞,岿然不动。清道光十八年(1838),暴雨肆虐,洪水涌至桥面,桥亦安然。
民国二十四年(1935),县长杨九五又修。桥面又增铺一层石板,加固桥身,开宽桥之两端,拆除桥两端的四柱三门石坊两座,桥南修赫龙宫看守,桥北修关帝庙护卫。在这次重修中,各地的石工自带干粮,不远数百里,自愿来帮工。在施工中,有一沂水县帮工者叫李魁五,因桥北向东路北侧土堆下塌不幸遇难。县长杨九五拿出三百块银元来抚恤他的家人,李魁五的父亲把银元全部退还,并说:“我儿子为公捐躯,是死得其所呀!”青州各界人士大为感动,为李魁五立“魁五纪念碑”一座。现该纪念石碑存于青州博物馆。
1986年,青州市人民政府重修万年桥。换桥栏雕石,灌注水泥,复制栏柱,重绘原图,雕宝瓶18对,狮子19对,桥面南北两端各雕大石狮1对。整修后的万年桥,长86米,宽9.4米,高9米。
历经沧桑的万年桥流传着吕洞宾遣剑万年桥、万年桥上的宝瓶、万年桥畔神仙秀等民间故事,还有范仲淹治水的传说,让万年桥增添了更多深蕴。如今的万年桥依旧车流如梭,行人接踵,是青州城南北交通的重要设施,更是一处优美的文化胜地。

附:

重修北门南洋桥疏



【明】杨应奎


桥跨渑水,宏规便先代之往来;坊扁南阳,壮观极昔人之经画。石崖天设漫夸跨渡海之灵;铁柱钉连,共说移山之力。蝃蝀插空,辐辏固密。鲸鲵架壁,栏槛纵横。状类黿鼉,涉大川如履平地;机同乌鹊,历地险何啻乘舆。洞门敞青龙之见,华表来白鹤之楼。实青齐之襟带,乃海岱之纪纲。南通淮沂,北接燕冀。万里无滞,百丈何拘?虽创造沿革莫考其详,而典型踪迹犹识其大。或极盛于赵宋之时,聿再举于齐藩之日。夫何为诸山之壑,秋涛怒啮;当五龙之口,洪水直冲。拳石抔土,难胜浊浪之挑摧;梁崩地坼,岂料坚绮之破败?徒杠屡成于初多一潦辄坏;途人动嗟于深厉,万口与词。因循年久,谁任大车之载;浩大功程,须资坚志之人。

益都李演政者,道门猛省士也。性本慈悲,不自恃此独醒;心存普济,皆欲同登彼岸。非夸大以喜功,不好名而生事。天堑限南北,堪嗟隔离之苦;河流失牛马,难救徒涉之厄。乃对天以发誓,将募缘以兴工。大厦非一木所支,独力难成;白裘岂一狐之腋?众擎易举。聚蚊成雷,至理攸属;积羽成舟,先言尚在。诞告诸方,敢渎多士。

上至王公达官长者,下及黎庶信女善男。扩一视同仁之念,普同舟共济之心。木铁灰石随心割舍,金银粮绢任意布施。胜似造七级浮屠,过如饭万口僧尼。设会烧香,徒增跋涉之劳;塑神铸像,空贻靡费之罪。岂如是桥之有益?实为地利之长策。

鸠大木以壮址,制匪圯梁;伐顽石而固垒,坚异榷杓。务使虹舒电拖,雄如之城;虎步云屯,势同长蛇之阵。富平绩著,君王驾临,举金杯以相属:灞上功成,诗翁蹇骑,冲风雪而发兴。稳若鳌戴,要复旧日之伟观;矗如岳压,仍迈昔时之奇迹。使节遐驰荡荡,歌皇华之美;星至止平平,乐顺轨之休。冠盖环桥,仿佛瀛洲之胜;驷马题柱,殷勤弩矢之先。有牵牛之法象,无陷马之虚惊。苍龙害尽,潜犀源平。

待其人,而后行则易为也;有志者,事竟成。亶其然乎?众祈发心,愚当拭目。故疏。



万年桥碑铭


【清】安致远

我二东拱卫畿辅,为神京左臂,属郡有六,惟青州城隍险固,面山背河,壮丽深阔,实甲东省。山则云门、劈、驼之崪嵂,河则阳水之萦带。郦道元谓,水出逢山北阜,谓之阳水,亦名渑水。值夏秋暴涨,万壑奔流,与河合并注,所谓长津激浪,澎赑之音,惊川聒谷。以今视昔,未之或殊。登堞俯眺,怒潮西来,冲岸转石,飚飞箭激,跣避弗遑,常虞飘没。自义熙中,作东阳城,而水带城阳。逮天会中,移治南阳,而水又环城阴。引度岸,纵约千尺, 磛石为梁,用通徒旅己千余岁于兹矣。及故明隆、万两朝,圮而再复,长桥屹屹,商贾辐辏,室庐鳞次至国朝康熙丙寅,已经百有三载。

六月徂暑,雨连朝,山瀑河涨,蔽岸塞川,而下浮槎败庐,壅遏弗宣。水伯愤恚,力与桥斗,七门巍然,遂堕其三,势若颓山,响同崩雷。蹲象卧狮之石随流冲激,砰訇数里,而桥上之廛肆居旷,俱逐波东逝矣。河流滂湃,簸荡城基。行旅往来,赍咨病涉,因循五载。

值阆中罗公大美,以廉干之才来守青郡,乃慨然叹兴曰:“城址漫漶,患及公家,非义也;孔道熙穰,利涉惟艰,非仁也;工烦费钜,蒿目无,非智也。”心惟口授,计工量时。有法庆禅林成行上人,与公同忧共画,肉香燃指,泪血告佛,不坐不卧。时历再闰,复有信士卜梦麟等,澡心洁体,苦诚募化。于是,阎浮大众,感悟赞叹,布金施粟,积微成钜。公乃上宪背陬,蠲资倡导,大集群工。平砧方版,斗角钩心,固以灰壆,束以鐵铁。截险乘流,呷呀邪许。众力偕作,有同子来。

始于辛未之春,成于丙子之夏。佣值口廪之费,通计万有余金。穹窿洞门,厥数仍七。翼以雕栏,使行人有所凭倚;镇以龙祠,俾水孽有所震慑。是役也,不费公帑,不扰民力,旧观顿还,焕然更新。非公之知人善任,力图修复以固我岩城,乌能建立钜勋,永壮金汤乎?兹桥东控登莱,北走燕赵。皇华之使臣,宦游之遐侣,方毂联镳,啴啴莘莘,听殷雷之隐辚,瞻长虹之偃卧,罔不叹羡雄风,指顾山河,以夸东秦之形胜至于北门锁钥,晨关乍启,邦人士女,衽接肩摩,南北交错,河桥成市,真可以巩青社维城之镇,合王制舆梁之规,固吾青亿万年无穷之利也。

孔公摄守之日,正罗公落成之时。公乃授简于余,命之为记。昔西平王李公晟作赵郡桥,命张彧为铭;御史陈公瑞作至德桥,属皇甫为记。予才不逮昔人,愿附公之宏猷,以传永久。比于刘晃之咏通津,赵嶷之赋扬澜,并为渑水故事云尔,援系之铭(后略)注:2022年5月30日《潍坊日报刊发》



注:资料来源《青州古城》等。



打印 关闭
青州古城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