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进行乡村学校管理体制改进?
一是优化改革管理,充分赋予教育行政部门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自主权限,推动管理体制由“管学校”向“管学区”转变,重点推进学区制管理改革,统筹学区内资源配置、教学管理、教育评价等工作;二是实施区域内城乡学校捆绑发展,全面推动集团化办学,创新管理模式,提升教育联动效能;三是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努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通过资源配置、政策扶持、制度建设,切实解决乡村教育资源不足、不均、不优的现实问题,有效缓解“乡村弱、城镇挤”的局面,实现城乡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优化镇街区教育镇村一体化体制,增强学区内资源统筹调配和使用效益。
二、如何提升乡村学校校长队伍素质?
一是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职级制改革,规范校长选聘、职级评定、培养培训、后备人才制度,健全校长考核、监督和退出机制;二是突出政治素养和治校能力,优化学校领导班子结构,选优配强乡村学校校长(园长)队伍,进一步加强校长(园长)后备人才库建设,加大城乡学校校长交流力度;三是加大乡村优秀校长培育配备力度,严格校长任选条件,遴选一批城区年轻后备校长到乡村担任校长(副校长);四是实施好乡村校长(园长)培养工程,制定乡村校长培养计划,采取集中研修、专题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培养和培训一批品德高尚、信念坚定、理念先进、治校有方的乡村校长(园长)队伍;五是充分保障和落实乡村学校校长(园长)在经费使用、选人用人、教学教研等方面的自主权。
三、如何提升对乡村特殊儿童的关爱程度?
一是实施特殊儿童少年关爱服务计划。完善控辍保学部门联动机制,重点保障农村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二是加强特殊群体教育关爱服务。依托设在镇街区的小学和初中实现镇街区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全覆盖。持续做好乡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失学辍学常态监测机制,“一人一案”跟进即时劝返措施,使农村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失学辍学一直保持“常态清零”;三是建立乡村学困生成长档案。建立健全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有保障成果长效机制,巩固拓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成果、教育信息化成果、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成果;建立健全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帮扶机制,精准资助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农村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加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四是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关注孤困儿童和残疾儿童群体,确保乡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积极推进融合教育,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类别和接受能力,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政策咨询单位及联系方式
政策咨询单位:青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联系电话:0536-323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