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749721281068548096 分  类: 青政发;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4-01-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4-01-1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  号: 青政发〔2024〕2 号
标  题: 青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青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效力状态: 有效
内容概述: 青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青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索 引 号:

1749721281068548096

分      类:

青政发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4-01-1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4-01-1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文      号:

青政发〔2024〕2 号

内容概述:

青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青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标      题:

青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青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效力状态:

有效

青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青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经济开发区(王母宫发展区),市委各部委,市政府各部门,各人民团体,市人武部,市属各国有企业,上属驻青单位:

《青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九届人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青州市人民政府         

   2024112        

 

(此件公开发布)

 

 

青州市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2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克服种种困难压力,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守底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进中提质、持续向好的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高质量发展量质齐升1-11月,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8项列各县市前三,其中4项指标列第一位。重点指标增幅一直走在全潍坊前列,35项工作在潍坊市级以上会议作典型交流。入选国家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名单、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县城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等多项试点,荣获全国经济百强县、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县、首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全国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等省级以上荣誉40余项。

(二)两大战略加力突破。一是工业强市。规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20亿元,截至11月底工业增加值增长12.3%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21家。实现“地产互采”金额21亿元。新增国家“小巨人”企业6家、省“专精特新”企业51家、省质量标杆企业3家、省首批数字经济晨星工厂12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 42 家、总数达到211 家。实施“百项技改、百企转型”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10个,完成投资102亿元。32个省市重大重点项目顺利推进,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荣获全国制造业百强县、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省质量强县。二是金融兴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311亿元和844亿元,增长15.7%9.2%。与交通银行、省财金集团等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储备上市后备企业20家,入选潍坊企业上市白名单企业6家。入选全国首批农业发展银行“基层营业网点创新建设试点”、农业银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青州样板区建设省级试点,荣获省财金联动支持乡村振兴示范县。

(三)五大产业优势凸显。一是文化旅游。花朝节、新博物馆、美术馆、李清照纪念祠、翰墨青州书画艺术节等相继开幕开馆。新增3A级景区4处。青州古城荣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影响力100强。中晨书画艺术产业园创建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青州作为全省唯一县市区代表在“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2023北京推介会上进行整体推介。入选省级文旅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荣获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先进县、省文化创新奖。二是现代花卉。种苗生产突破1亿株,花博会首次完全实现市场化运作,获评中国优秀特色展览会。花卉市场年交易额139亿元。建成全国首家现代花卉产教融合共同体。花卉电商产业园入选省电商产业带,花卉产业集群入选省特色产业集群。三是医养健康。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3家。长庚养生文化园荣获中国长寿之乡康养示范基地,东篱居通过省级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医养健康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产业集群。入选全国老年人失能(失智)预防干预试点干预市,荣获全国医养健康创新县。四是商贸物流。开展促消费活动1100余场次。新建改造镇域商贸中心5处、便民市场11。入选省级直播电商企业、供应链基地、电商云仓10家。青州古城入选山东老字号集聚区。新增4A级物流企业1家、3A2家,港天物流获评省级现代物流重点培育企业,中储物流成为全国第二家有指定交割品种资质的期货交割库。五是中医药产业。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成立黄河流域道地中药材山东交易中心。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达2处,中药材品种达422种。中医院入选省中医药特色医养结合示范基地创建集群。

(四)乡村振兴全面加快。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5万亩,粮食生产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面积实现净增长。粮食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完成储备粮(油)轮换任务。青州蜜桃入选中国传统名桃,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谭坊镇荣获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王坟镇荣获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王府街道荣获省首批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获评省级农业产业强镇4个。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荣获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全国畜牧业统计监测工作综合评估优秀生产和市场监测县、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省供销系统农资流通服务示范县、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县。邵庄镇入选省级县域次中心试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农村清洁取暖1.2万户,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行动,新增潍坊市级以上“和美乡村”60个,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个。111村入选第三批省乡村振兴示范乡村认定名单。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合作社20家。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五)城市品质不断提升。《青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通过省规委会审议。完成玉竹路南段等路网建设,修复主路面5.2平方米。协调推进济潍高速顺利竣工通车。实施电网升级改造投资5.7亿元。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4个,热改造小区33个、供水配套小区24个、雨污分流改造27公里、燃气管道更新改造23公里。新上7万千瓦煤电机组纳入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新建海岱城乡书房4家。首创市民公园长管理机制,新建口袋公园10处。博物馆新馆、益都中心新院区获评鲁班奖。荣获省建筑业综合实力十强县、省首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县、省第一批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

(六)改革开放持续深入。争创省级以上改革成果272项,改革试点32个。获批全省唯一的农业生产分时电价政策试点。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顶格推进,20个领域285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加快“无证明城市”建设。新增潍坊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25个。潍微科技入围全国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项目,联科科技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建富齿轮荣获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高端技术人才74人,入选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3人。构建产业链招商图谱18条,新签约项目102个。“齐鲁号”开行国际班列422100余车。实现到账外资20250万美元,进出口总额144.4亿元。

(七)安全底线守牢筑稳。多方式化解处置金融风险,积极争取财政部建制县化解债务试点。纵深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浓度、CO浓度、NO2四项主要指标均列潍坊第一。市控以上河流断面水质类别全部达标,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878亩。成功争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行动,全力守护人民安全。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政府合同和常务会议议题合法性审核实现全覆盖。郝家村入选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严格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食品药品安全、能源安全形势稳定可控。

(八)社会事业全面加强。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发放就业、创业贷款2.9亿元,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万余人。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1所,优化整合学校28处,新增学位6000余个,数字校园达标率100%。获批设立山东青州技师学院。创建省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入选省少年儿童近视防控试点县、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创建国家级特色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7个。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84项社保业务实现全程网办。救助困难群众3.1万人,发放救助资金1.5亿元。新增养老机构2家、护理型床位520张、助老食堂34处,获评全省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1000多场。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15处,获评山东好人6人。“五经普”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人民防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慈善事业持续发展,工商联、民族、宗教、港澳台、外事侨务、统计、知识产权、史志档案、物价稳控、气象、体育、防震减灾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经济运行整体仍处于恢复期,持续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内生增长动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工作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按照市委“一一二五六五”工作思路和任务举措,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着力增活力、防风险、稳预期,稳中攀升、向好奋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生态、活力、精致、富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青州,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中走在前列,奋力谱写“千年古城新崛起”的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以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5.5%左右,外资外贸稳定增长,全面完成省和潍坊下达的节能减排和环境改善目标。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促工业强市。加快传统产业发展,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条,建立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实施领航型企业培育、“育苗扶壮”计划,培育“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50家。抓好润龙风电、宇信光机和高端机床、尧王生物医药等项目建设,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00个以上,投资90亿元以上。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谋划布局新产业、新赛道,重点培育航空电子、半导体、新能源、工业母机、现代医药等产业。实施“数转智改”攻坚行动,规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数字化率达到75%,完成数转智改项目30个、打造数转智改典型应用场景20个以上。优化产业生态,深化“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实现产业链招商和地产互采有效衔接,地产互采金额突破30亿元。开展质量品牌突破行动,持续开展青州市市长质量奖评选,全力争创国家级“三品”战略示范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开展“企业家日”等活动,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热情。

(二)强化金融赋能促金融兴市。全流程创新金融服务,加大“供应链金融”“科创贷”等产品应用,实施信贷增量扩面计划,探索建立开展金融伙伴机制,加强与省融资担保集团等金融机构合作,力争新增贷款100亿元。全方位突破资本市场,加强与齐鲁、蓝海股权市场对接,争取企业上市“绿色通道”政策,深挖优质上市资源,加快坦博尔、华诚高科、华晶玻璃等企业上市步伐。全领域化解金融风险依法加强各类金融活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金融债务和政府债务行为,强化不良资产处置。防范化解国企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债务增量、化解存量、优化结构。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

(三)培强做大优势产业促消费激活。一是文化旅游业。提升A级景区品质,积极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争创省文旅融合强县。全面提振文旅消费,深化文旅+”行动,发展以云门酒业、坦博尔、隆盛糕点、青州卷烟厂等企业为重点的工业旅游,与人工智能学习体验中心联合打造元宇宙+研学旅游高地。开展省文旅融合标准化试点。高标准举办中华诗人节、花朝节、书画艺术节等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推动手造文创产品提升,建设“山东手造”非遗聚集区。做好省基层综合文化站评估试点工作。全力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二是现代花卉业。推进现代园艺产业学院建设,引进选育蝴蝶兰等花卉新品种50个以上,花卉种苗生产突破1.2亿株,争创“青州仙客来”国家级品牌。建设输美温室、俄罗斯海外仓,推进鑫和兰谷、仙鹤花卉种苗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发展花卉精深加工,系统开发花卉文创等衍生产品。提高花博会办会水平。三是商贸物流业。开展特色产品“百品”提升行动、放心消费在青州活动,拓展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培育消费新业态,持续激发消费潜能。完善现代物流网络,高质量运营好“齐鲁号”国际班列,推动传泓公共分拨配送中心、中外运现代仓储物流等项目建设,打造现代化区域物流枢纽中心。四是医养健康。持续增强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抓好益都中心医院3D打印新技术应用。加强医共体建设,实现一站式健康管理中心、名医基层工作站和中医药服务全覆盖。五是中医药。规划建设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抓好青州山楂、全蝎等药材保护和利用。推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完善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构建“五位一体”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四)抓好“三农”促乡村全面振兴。坚守耕地保护红线,新建提升高标准农田1万亩以上,实施粮食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确保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建设省级优势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开展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创建国家“平安农机”示范县。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合作社12家以上。深化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全面推进邵庄镇小城镇试点建设。实施“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提升农村路网品质。全面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能力,确保群众饮水安全。实施“电靓和美乡村”行动,持续提升乡村电力供给能力。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省市县三级联创,认定潍坊市级以上“和美乡村”50个以上,串联提升和美乡村风情线13条,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强农村社区、网格、微网格等治理单元,大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思想铸魂、移风易俗行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五)提升能级活力促精致城市建设。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市能级活力。统筹优化城市更新单元,加快丰收路片区、北海路片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区老旧设施更新改造,推动供水配套小区建设27个,启动建设工业余热东线。对胶王路西段、齐王路、309国道东段和城区段实施大中修。建设智慧交通。新建公共充电站15处,充电桩138,新建开通5G基站80个以上。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标改造润源等5座污水处理厂,加快推进东南部污水处理厂建设和雨污分流改造,实现整县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建设“全要素示范路”等示范路段。做好国家园林城市复审。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开展物业服务质量提升攻坚,持续推进小区物业管理提升。

(六)推进改革开放促发展内生动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集成服务落地落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多村合作、整镇组团、跨镇抱团等“片区组团”模式,鼓励组建“强村公司”“共富公司”,加快县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优化涉企审批制度改革,拓展企业“一照多址”适用范围,推进“个转企”登记。深入实施重点工业项目“拆完即挂牌”“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开展“服务企业提升年”活动,健全完善全闭环解决企业诉求机制。抓实“书记县长外资项目”,实施国际市场开拓、主体扩容增量、新业态跨越赶超“三项行动”。开展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五级联动”试点,发明专利授权200件以上。实施平台矩阵建设行动,打造潍坊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0家以上。实施人才引育“四项行动”,争取引进高层次人才40人、青年人才5000人以上,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1200人以上。

(七)加快项目建设促有效投资。完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机制,提供重点项目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实现要素资源精准配置、综合保障。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等领域,用足用好国债、政府专项债、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制定出台项目服务管理办法,继续实行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和部门专班包靠,梳理制定要素保障清单,抓好135个总投资580亿元的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拓展延伸产业链招商图谱,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年内完成签约项目50个以上,到位资金130亿元以上。

(八)筑牢发展底线促安全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法治青州建设。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着力开创平安青州、信美青州、法治青州新局面。全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化“美丽河湖”创建,强化重点单位土壤环境监管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扎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固废、危废源头治理,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做好物资储备和应急演练。深入实施“生态警务”,持续深化行刑衔接。

(九)发展社会事业促民生福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办好17件民生实事。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推进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800人以上,建设省级就业环境友好型城市。实施幼儿园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优化中小学布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全力做好社会保险精准扩面,推动参保人数、缴费水平“双提升”,推动医疗救助动态参保全覆盖和跨省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乡镇全覆盖。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擦亮“青·益助”社会救助服务品牌。开展残疾人帮扶救助,为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开展好“一村一年一场戏”文化惠民演出1000场以上。加快省级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养老事业,新建助老食堂20处,新增护理型床位100张以上。深化志愿者之城建设。全面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依法依规做好全国第五次经济普查。全面加强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外事、史志档案、民防人防、民兵预备役、妇女儿童、慈善、心理健康、物价稳控、体育、统计、防震减灾、消防、气象、知识产权保护等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