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1814098714772934656 分  类: 通知公告公示;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 2024-07-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标  题: 青州市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内容概述: 青州市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索 引 号:

1814098714772934656

分      类:

通知公告公示

发布机构:

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

2024-07-1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标      题:

青州市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内容概述:

青州市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青州市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

日期:2024-07-16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对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聚焦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需求,系统构建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补齐战略领域核心技术短板,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引领构建具有青州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当全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二、主要目标

2027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7%左右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0,标志性产业链策源能力显著增强,成为拉动全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三、产业链科技攻关方向

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等战略领域,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攻关、重大产品研制和示范应用,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

着眼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突出5G、大数据中心、区块链、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研发,开展氮化镓芯片、AI智慧农业供应链协同平台、物联网智慧水务大数据管理系统、供水物联网(IIOT)大数据自分析、自适应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发,深化“互联网+”教育、医疗、交通、文化等领域服务创新。

(二)高端装备产业链。

立足我市良好的装备制造产业基础,重点发展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海洋装备等优势产业,提升我市装备制造和智能化生产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重点开展无人机、惯性导航系统航空雷达电子设备高速铁路牵引变压器深远海大容量绿色智能化风机变压器、智能工业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水陆两栖多功能船舶、永磁伺服电机及智能动力控制系统等研发。

(三)新能源装备产业链。

重点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装备和节能环保装备生产,研究二氧化碳捕集提纯绿色减排技术、风力发电设备、低成本无污染中水回用核心吸附降解专用新材料的研制与开发技术、海洋绿藻生态污染治理装备技术,支持开展农村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攻关。

(四)先进材料产业链。

立足我市重大需求和产业优势,加快部署前沿新材料的制备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究透明钙锌环保热稳定剂、环保型金属化纳米包装新材料、高档环保UV逆向印刷包装制品、锂离子电池隔膜、高纯Al2O3陶瓷膜平板膜、光伏胶专用纳米级碳酸钙等先进材料。

)高端化工产业链。

立足我市化工产业基础,重点推动绿色化工、精细化工发展。突破生物基酯类增塑剂的酶法绿色催化关键技术与清洁工艺全力推动相关化工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精细化工产业园建设。

)农机装备产业链。

围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重点突破决策监控、先进作业装置及其控制器、传感器、基础件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展精量播种、精准施肥施药、高速栽植技术与装备,设施蔬菜和现代果园智能化精细生产管理技术装备等研发。

(八)医药产业链。

重点发展生物药、新型化药、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领域。重点研究中药配方颗粒生物大分子医药生物基药品保健品、益生菌发酵中药、蔬菜根结线虫绿色高效生物防控关键技术研究等相关技术。

(九)工程机械产业链。

重点研发特种高端设备、军民两用智能构工装备、电驱动中小型装载机等产品

四、推进措施

(一)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提升产业自主可控能力。加强应用导向的基础研究,支持企业开展基础研究,强化共性基础技术供给。紧跟上级部门重大科技项目最新改革部署,积极组织科技龙头企业申报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对技术攻关产出的重大成果,符合条件的优先推荐认定首台(套)装备、首批次材料、首版次软件,加速科技成果迭代创新。(科技局牵头,发改局、工信局配合)

(二)推动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引领产业能级跃升。构建使命导向、应用牵引的实验室体系,在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重点实验室;推进省重点实验室体系化重组和系统化提升,支持华盛农业优化重组山东省设施蔬菜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实施提升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效能、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支持科技创新平台承担重大科研任务,高水平建设若干标杆型新型研发机构和产业创新平台,引领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领域技术创新。(科技局牵头,发改局工信局配合)

(三)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壮大产业发展主力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研发投入占比高、复合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高、拥有核心硬科技的“三高一核心”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发挥高新区核心载体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资源和应用场景,强化创新链关键技术、产业链关键产品研发,提升协同创新能力,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科技局工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创新人才团队引育,引领科技教育产业协同发展。深入实施领军人才“筑峰计划”,用好顶尖人才引进“直通车”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深化科技奖励和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完善“人才卡”服务协同机制,推动建立强有力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市委组织部教体局科技局工信局人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创新成果产业供给。集聚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服务机构等创新资源,打造科技服务龙头平台。开展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促进专利产业化运用,推进产业强链增效。积极推动推动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创新券实时抵扣。(科技局牵头,市场监管局配合)

(六)加强科技金融服务供给,拓展科创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做好科技金融服务,充分发挥省科技金融增信平台作用,引导科技企业进行科技增信融资。积极宣传推介“鲁科贷”“鲁科担”“鲁科保”等科技金融产品,支持科技企业进行多渠道融资。落实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组织企业上报创新积分评价数据和融资需求,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科技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深化科技交流合作,培育产业开放创新良好生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全面加强优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发挥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工程研究中心、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作用,加大优势领域新技术、新模式及成套技术产品对外推广应用。(科技局牵头,发改局、工信局配合

(八)加速集聚创新要素,健全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建立部门联合推进工作机制,加强科技、产业、人才、金融等政策协同。强化财政科技投入,完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体系。强化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对科技创新类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合理保障用地需求,优先安排用电、用水、能耗排放指标。加强绩效评估,深化督导激励,促进创新发展。(科技局牵头,发改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潍坊市生态环境局青州分局配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