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市属开发区、发展区,市直各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大做强青州花卉品牌,助力千年古城新崛起,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青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青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2日
花卉产业被誉为“富民产业”“美丽产业”,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市花卉产业呈现稳中向好、蓬勃发展的局面,青州花卉列入全省十强产业集群,品牌价值340亿元,连续三年蝉联山东第一。为进一步加快青州花卉产业内涵集约和高质量发展,在国内外打响青州花卉品牌影响力,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支撑,优化产业全链布局,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提升青州市花卉产业综合生产力、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加快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目标
未来3年,全市花卉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花卉产业结构布局明显优化,花卉产品质量和科技研发水平全面提升,花卉电商和物流能力进一步增强,花卉产业链进一步延长,“青州花卉”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更突出的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实施花卉产业集约式、内涵式发展思路,突出“科技+流通”,抓两头带中间,形成花卉业高质量发展格局。花卉种植面积基本稳定,设施栽培和智能化生产水平逐步提高,花卉年产值达到150亿元;培强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产值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3家以上,培育花卉生产示范企业68家,提升现代花卉示范园3处;提升“科技兴花”水平,培育种苗研发生产型企业5家,选育20个系列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花卉种业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加快花卉数字经济发展,提升花卉电商交易水平,花卉电商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加快花卉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培育10家以上花卉与旅游融合发展园区、企业;进一步提升青州花卉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打响“东方花都”产业品牌,花卉品牌、花卉文化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优化产业布局结构
1、推动花卉产业提档升级。实施“腾笼换鸟”工程,制定年度计划,每年逐步淘汰低端草花、苗木产能,建设专业化、规模化、智能化高端花卉园区。不断提升高端高档盆花占比,建设高标准、智能化花卉生产基地。(责任单位:黄楼街道、弥河镇、自然资源局、花卉中心)
2、规划专业花卉园区。依托青州花卉公园、增福寺盆景艺术园、弥河机场路蝴蝶兰园区建设专业花卉园区;依托花卉市场,规划花卉市场与物流一体化发展区;依托青州(国际)花卉创业园,提升打造花卉种苗选育推广区。(责任单位:黄楼街道、弥河镇、花卉中心)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抓实抓好服务企业专项活动,重点扶持大型企业发展,提升培育花卉龙头企业10家以上。探索多元化花卉产业投融资模式,引入花卉产业基金,构建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多方参与的发展格局,助推花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责任单位:财政局、国资中心、花卉中心)
4、推动花卉出口贸易。鼓励花卉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加快完善提升七叶树公司花卉进出口检验检疫隔离圃、亚泰花卉“输美温室”,加快花卉出口贸易。(责任单位:商务局、农业农村局、花卉中心)
(二)强化产品质量提升
5、加强质量管理促进提质增效。加强全产业链新技术推广应用,全面提升花卉标准化水平。引进完善以质量为核心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等花卉标准化体系,促进花卉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完善花卉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质量检验检测和花卉产品包装、品牌设计。(责任单位:花卉中心)
6、打造青州花卉区域公共品牌。推进“青州花卉”申请集体商标作为区域公共品牌,启动青州花卉2个单品申请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提升青州花卉区域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花卉中心、市花卉协会)
7、抓好省级优质花卉生产基地。以省级优质花卉生产基地为抓手,推行标准化生产试点,提升花卉质量水平和效益。(责任单位:市场监管局、花卉中心、黄楼街道、弥河镇)
9、深入推进“科技兴花”工程。依托与潍坊工程职业学院联合建设的“青州市花卉与蔬菜产业学院”,联合亚泰花卉、华盛农业、千卉千姿、绿圣兰业、宝誉花卉等科技型企业,打造“科技兴花”产业带;依托现有企业和项目,策划打造集展示与服务于一体的“科技兴花”展览展示中心。年均推广新品种10个系列以上,引入、研发、推广5个系列花卉新技术,完成2个系列以上花卉新品种研发,3年时间花卉种苗生产突破1.5亿株。(责任单位:科技局、花卉中心、黄楼街道、弥河镇)
10、抓好“互联网+花卉”产业带建设。加快2号大厅100家直播间建设进度,积极推动打造“家家搞电商、户户开直播、村村有品牌”的花卉产业数商兴农产业带。加强与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合作,打造青州花卉电商产业带,不断提升青州花卉电商产业销售、带动服务能力。(责任单位:花卉中心、商务局)
11、规划花卉电商产业聚集区。规划专业花卉电商产业聚集区,并将快递、物流纳入一体化发展规划,形成青州花卉聚集发展格局。依托“齐鲁工惠”APP智能服务系统,成立青州市花卉电商行业工会联合会,解决花卉电商群体流动性大、组织性弱、权益维护困难等问题。(责任单位:花卉中心、市总工会)
12、争创电商示范基地。加快中国青州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建设进度,进一步推动“电商进企业、电商进园区、电商进大棚”工作,扶持鼓励花卉直播电商企业发展,助力传统花卉企业进行“云上销”,培育传统企业直播电商能力,激活花卉“上云”内生动力。(责任单位:商务局、花卉中心)
14、提升花卉流通产业。规范花卉物流体系,加快推进青州花卉云仓等花卉物流项目落地发展;依托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打造花卉物流专业园区,引进大型物流公司,整合提升全市花卉物流产业;加快推进花卉冷链物流建设,扩大青州花卉市场辐射能力,畅通全国物流网络。(责任单位:商务局、花卉中心、供销社)
(七)完善花卉市场集市
15、打造青州“花卉大集”。在增福寺盆景艺术园北侧50亩地区域,建设高标准的花卉及花卉衍生品大集,雅俗共赏提升市场活力,形成充分展示青州花卉特色的“花卉大集”。在此基础上,依托现有市场、园区和企业,规划打造品类统一、各具特色、融入景观的花卉市场大集。(责任单位:黄楼街道、弥河镇)
16、提升“买全国、卖全国”的市场集散能力。全面规范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综合运用多种措施,有效破解多主体管理、多物业管理等难题,从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体系、配套服务等方面,鼓励花卉市场经营主体“买全国、卖全国”,逐步实现统一品牌、统一管理,提升青州花卉苗木交易中心的集散能力,打造全国盆栽花交易集散中心。(责任单位:黄楼街道、弥河镇、花卉中心、商务局、市场监管局)
19、全方位抓好宣传推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分主次、有层次做好产业宣传推介工作:借助“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集中利用国内业界、新闻媒体关注热点、央视、抖音和快手等平台,大力做好青州花卉产业形象、发展成果、产业展示等宣传;结合花卉产销季节规律,策划宣传主题,做好青州花卉产品宣传,全面提升“东方花都”影响力;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营销,讲好青州花卉故事,传递青州花卉声音,提升青州花卉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责任单位:宣传部、融媒体中心、财政局)
20、策划系列花卉展会。创新中国(青州)花卉博览交易会举办模式,打造全国盆栽花卉领域一流专业展会。加快增福寺盆景艺术园建设,每年定期策划举办“五一”、“十一”、“迎春”等盆景专业展会和特色花卉活动,推动增福寺盆景园迅速在全国打开局面,提高影响力。(责任单位:花卉中心、商务局、弥河镇、黄楼街道)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加快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成立由市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相关单位、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部门协调合作机制,共同研究制定花卉业发展重大政策,联合推动解决花卉产业发展重大问题。(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室)
(二)提升花卉全产业链党建水平
全面深化“1492”花卉产业党建工作法,坚持以党建引领,突出党建融入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抓好亚泰花卉、中国青州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党建示范点建设,打造“青州花卉党建工作模式”,争创有影响力的产业党建示范点。(责任单位:组织部、黄楼街道、弥河镇、花卉中心)
(三)加强资金支持
整合乡村振兴、新旧动能转换、科技、农业、水利等扶持资金,在“青州花卉”品牌打造、花卉电商、花卉科研、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推广、对外宣传与交流等方面给予扶持。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资金,扶持花卉产业快速发展。适度增加花卉保险面积,提高减灾能力。(责任单位:财政局、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