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展览 藏品 教育 学术 服务 文创
教育 > 在线教育

一天一荐 | 明赵秉忠状元卷

(↑识别图中二维码查看详情↑)

山东潍坊青州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份稀世珍宝

——明状元赵秉忠殿试卷

1983年,在状元赵秉忠的家乡郑母村,发现了他考中状元的殿试卷,经青州市文物管理所老所长魏振圣同志先后二十余次的走访,赵秉忠的第十三代孙赵焕彬老先生将殿试卷捐献给青州市博物馆。明状元赵秉忠殿试卷通高47.6厘米、每折宽14.1厘米、天头8.6厘米、地脚3.3厘米、行文高35.7厘米。

这份殿试卷保存完好,由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封底为全绫装裱。试卷共十九折册页,分前后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作者及其上三代的简历,为仿宋体书写,共四折。首折上方钤有篆书“礼部之印”四字方印,这一部分是被弥封的,封条上盖有“弥封关防”的长印。后一部分是正文,为十五折册页,全文共2460字,用馆阁体小楷写成,洋洋洒洒,无一误笔。卷首顶天朱书有“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为万历皇帝亲笔御批。卷尾则印有大学士及礼部尚书、户部尚书等9位阅卷官和1位印卷官的官职和姓名。

赵秉忠(1574—1626),字季卿,明青州府益都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状元。他在殿试卷中用中肯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针对时弊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建议,反映了其治国安邦的雄才大略。赵秉忠用对“实政”和“实心”的论述回答皇帝的策问。对“实政”,赵秉忠提出了要“立纪纲,饬法度”,对“实心”提出了要“振怠惰,励精明”。还给皇帝指明了用“实心以任人,而人不敢苟且以应我,实心以图政,而政不致惰窳而不举”。同时他还提出“天民说”:皇帝是天子,所治之民,应叫天民。以民为天,把帝王和百姓放在同等地位上对待,提醒皇帝要爱护百姓、尊重百姓,这是民本思想的体现,也是状元卷的闪光点。正是由于赵秉忠这一番披肝沥胆的策对,使万历皇帝龙颜大悦,朱笔钦定“第一甲第一名”。

高中状元的赵秉忠,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到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担任会试同考官。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又出任江南的主考官。后升迁为侍读学士,为皇帝讲经。由于政绩显著,被擢升为礼部侍郎,最后官至礼部尚书。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科举考试是古代普通读书人入仕的唯一途径。凡参加科考的考生不管年龄大小,都称为童生,他们先后参加县考、府考、院考,都合格后称为秀才。秀才继续参加每三年一次的乡试,通过者称为举人。举人去京城参加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士,此时便有了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的资格。历经唐、宋、元、明、清1300余年,共出状元近800名。由于改朝换代、战火连绵以及外国侵略,存于宫中的明代及明代以前的状元卷都已散失。明状元赵秉忠殿试卷的发现,填补了我国明代宫廷档案的空白,为研究我国科举制度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

来源:青州融媒

青州市博物馆
 
 
咨询电话:0536—3261736   3261737
地址:山东省青州市仰天山路7688号(青州市仰天山路与凤凰山路交叉路口东北角)   邮编:262500
邮箱:qzswwj@wf.shandong.cn   站长统计 鲁公网安备 37078102000525号 网站标识码:3707810008

主办单位:青州市博物馆   您是: 位访客    鲁ICP备2020035359号
友情链接